我又來了。
這篇,我想把心裡真正的「底層邏輯」攤開來講。
因為我知道,你們看我這幾年的生活,應該都有同樣的問號:
「阿濱,你怎麼可能忙成這樣,還能保持穩定輸出?」
「店開到五家、150 人團隊、拍 YouTube、寫文案、教課、跑全台、還能一年出國五次起跳,是怎麼做到的?」
講真的,我不是天生體力好、也不是什麼天才。
我只是比你想像中的「更早開始練基本功」。
01|我的日常,比你想像的更重口味
你看我的 IG 限動就知道,我的日常,是一種「五條線全部爆掉」的狀態:
- 早上拍片
- 中午約客戶
- 下午錄課
- 星期五遠見加盟跑店,一天 8 家起跳
- 空檔還要回訊息、寫文案、討論新企劃、處理公司業務大小事
有人在 FB 底下吐槽我:
「阿濱,不要羨慕別人公開的片段?你沒公開的片段會不會更羨慕?」
我看到只能苦笑。
因為你們沒看到的部分,其實更硬、也更真。
02|五年前的一個選擇,改變我整個人生
講一個我很少公開說的故事。
五年前,我在某個深夜,累到頭昏腦脹、業績壓力快把我壓到喘不過氣。
我隨手從書櫃拿了一本書——
王永福(福哥)的《工作與生活的技術》。
那一晚,我直接讀了兩個小時。
第二天,我決定:
再讀一遍。
第三天,
我又讀第三遍。
我後來才知道,這本書不是在教管理時間。
是在教你管理「你這個人」。
03|五件改變我人生的事情(每一條都不是廢話)
讀完之後,我做了至少至少五個改變起跳
結果直接把我的人生炸開一條路。
➊ 三螢幕工作法
只有一個螢幕的人,永遠不知道三螢幕的快感:
你會快到「懷疑人生」。
➋ 行動寫作力(高鐵也是寫作室)
我很多爆文、短影音腳本、課程架構,全部是在移動中生出來的。
別再幻想「找時間寫」了。
你要學的是:「隨時都能寫」。
➌ 輸出會讓人變快樂
我以前以為分享是浪費時間。
後來我發現:
你越教,越懂。 你越分享,越強。
➍ 小本本讓我抓住所有靈感
靈感不是靠等,是靠抓。
我一天至少記 10 次。
不記,就等於沒想過。
➎ 黃金時間是知識工作者的核心武器
我一天最貴的時段,不是看屋、不是談案、不是拍片。
是「產出知識」的時間。
這段時間被打亂,你一整天就報廢。
#還有每年認真重新寫下50個新夢想清單
(彩蛋)我學會煎超可口牛排
這雖然是題外話,但我覺得人生就是這樣:
投入就會變好玩。
連煎牛排都能練到職人級,
還有什麼事情不能練?
04|我最近又回去上福哥的線上課
今年我又跑去 F 學院買了《工作與生活的技術》線上課程。
我自己付錢。 沒有業配,沒有折扣碼。 因為真正能改變你人生的東西,不需要靠便宜。
五年的距離再回去學,我只有一個感覺:
難怪我這五年可以打出這些成績。 這本書,真的有參與在裡面。
05|講白了,我今天寫這篇不是為了推課
我今天想說的是另一件事:
你現在的生活, 就是五年前你選擇相信的東西,加總起來的結果。
我不是比較聰明。
我只是比較早開始整理自己、訓練自己、逼自己成長。
你看到的是:
- 五家店
- 150 人團隊
- 每天輸出
- 拍影片
- 教育訓練
- 出國
- 實境秀
- 每年實戰課程
- 熊課線上課程
但你沒看到的是:
我每天都在練「小技能」。 練到變習慣。 習慣變系統。 系統變人生。
06|最後,我想問你一句話
這篇寫到這裡,如果你心裡有一秒被震到——
請記住:
我們每個人能走多遠, 不是看天賦, 是看你願不願意重新整理自己。
我不是天生強,
我只是把「學習」當成我每天的保養。
如果你真的想突破現在的生活瓶頸,
我真心建議——
找一本好書、上一門好課、練一套好習慣。
不是為了變誰,
而是為了變成「你想要的那個自己」。
故事講完了。
看到這裡,如果你有感覺——這篇,請幫我分享出去。
讓更多人知道:人生不是靠天份,是靠你有沒有勇氣開始練第一步。
「你羨慕的每一幕,背後都有你沒看到的那一萬次自我要求。」
#照片是五年前剛植完髮第三個月的樣子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