坦白說,我做房仲 14 年,要很難再讓我「驚艷」。
但這次熊課推出的《千萬經紀人特輯》,連我自己都被震到。
而且這不是客套話——
整個課程,是從我環台訪談開始,遇到講師、深聊、邀請、錄影、審稿,到我反覆重看三次,最後才確定推出的內容。
每一堂課,都是我身為主持人+熊課創辦人,花最多心力打磨出的「實戰級內容」。
今天我想把這些心路歷程說清楚,讓你知道:
這堂課為什麼值得你投資時間。
一、環台訪談:第一次真正看到「頂尖經紀人的思考速度」
今年我跑遍台灣,訪問各地的千萬經紀人。
很多人成功真的不是運氣,而是一種「不花俏、但超難被模仿」的底層習慣。
直到遇到這位講師,我的感覺只有一句:
「這人是怪物級的,他做事的方法太值得整個產業知道了。」
那天訪談完,我立刻做了決定:
要邀請他來熊課做一套完整課程。
二、深入長談:才知道超業的世界,根本是另一套邏輯
正式邀請後的深度對談,我更確定——
他的思考密度,是市面上你很難看到的。
包括:
- 商圈拆解的邏輯
- 社區攻下來的節奏
- 客群意圖判斷
- 建商脈絡掌握
- 競爭者行為預測
- 以及他多年累積的實戰 SOP
那些不是技巧,是一種「把市場看透」的能力。
那天聊到最後,我只講了一句:
「這套流程不做成課程,太可惜。」
三、錄影現場:很多平常不講的眉角,是我逼出來的
錄影當天,我是主持人也是學生。
越錄越發現內容比預期還硬。
甚至很多原本訪談沒講的東西,是我追問後才被挖出來的。
你可以想像兩個老房仲互相擊發的畫面。
我當下就知道:
這四堂課,會讓很多房仲從此不再迷路。
四、錄完後我自己反覆重看三次:因為內容太有料
我們剪完、審完,我自己又把課從頭到尾看了三次。
每看一次都更震撼。
很多人以為我是因為創辦人「必須」看,
但實際上是——
我自己發現這堂課的含金量,高到忍不住反覆吸收。
這堂課真的會讓做了十年的房仲,都被迫重新檢視自己。
以下是課程裡最震撼我的精華 ——
1. 入行的底層習慣:不是拚命,而是節奏
他講的第一課完全戳中我:
真正厲害的人,比的不是努力,而是「每天的穩定度」。
你看過那些業績好的嗎?
情緒穩、節奏穩、生活穩。
每天比昨天好一點點,十年後差距會大到看不見。
2. 微笑台北案例:社區精耕不是撒資料,而是情報戰(Netflix 等級)
這一段真的精彩到我想拍成紀錄片。
因為——
在他前面,站著一位「在同社區成交超過 20 戶」的巨人。
一般人遇到這種前輩,大概只能在旁邊流口水。
但他不是。
他開始觀察、研究、拆解對方的步伐,從對手的影子裡挖出縫隙,最終完成一場真正的「龍斷」。
他的做法不是蠻幹,而是四步:
情報收集 → 行為辨識 → 客群拆解 → 時間差判斷
聽起來像玄學。
但你看完課就會發現:
👉 這是一套可以複製的科學流程,不是天分。
他用很扎實的方法證明:
社區不是搶,是「算」出來的。
3. 商圈基本功:你說的是資訊,他說的是洞察
多數業務介紹商圈,就是講開箱:
哪裡有學校、哪裡有超商、最近行情多少。
但他的邏輯是:
- 客群為何選這裡?
- 他們的生活動線是什麼?
- 消費習慣和價值感從哪裡形成?
- 哪些點是客人沒有意識到,但會左右成交?
你會瞬間理解:
為何同一句話,有些人講了沒用,有些人一講客戶就心動。
因為差的是「洞察力」。
4. 沒資源怎麼做:這段會讓很多人閉嘴
這位講師早期也沒資源、沒委託、沒廣告費。
但他是靠「方法」把自己做起來的。
他分享的 SOP 超落地:
- 每天固定拜訪幾戶
- 每週固定回訪
- 每次見客都回寫紀錄
- 每週至少安排幾組新客接觸
- 維持節奏、不靠靈感、不等運氣
這些方法全部不用錢,但全部都能改變你。
這才是真正能「翻身」的做法。
最後,身為創辦人,我要講一句最真的話:
這堂《千萬經紀人特輯》,
不是在賣雞湯、不是在賣熱血、不是在賣故事。
它是在教你:
如何用方法,把自己變成全商圈最值得相信的那個人。
如果你正在經歷:
- 覺得努力與成果不成比例
- 專任不足、破不了圈
- 商圈做很久但沒身份
- 正在希望突破千萬業績
- 對未來有點迷茫
這堂課會讓你知道,
你不是不行,你只是還沒拿到正確的模型。
⏰ 最後提醒(真的很重要)
《千萬經紀人特輯-頂尖房仲的業績破圈術》
預售優惠價 9,980 只到 11/30,之後恢復原價:17,960 元
很多內容,是過去頂尖業務都不太願意公開講的東西。
你今年只要花一次時間,把這四堂課吸收進去,
你的專業、你的商圈定位、你的成交速度,
都會在未來長成另一個版本的你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