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為什麼我說 2027 年 Q1~Q2 房市才會變好】
最近這問題我被問到快 50 次。
乾脆寫成一篇,之後再有人問我,我就直接貼這篇,省得每次都要重講一遍。
先聲明:
我沒有黨證,也沒有什麼背景,祖宗十八代都是底層人民。
我爸四歲就過世、是卡車司機;我媽在工廠煮飯;阿公開計程車,外公務農。
我不是哪個建商或政治的代言人,
我只是一個在第一線看市場十四年的房仲,誠實講出我看到的現實。
一、我為什麼說「2027年Q1~Q2」才會好?
我說的「變好」,指的是:買賣交易熱絡、成交變多,不是房價暴漲。
請注意這差別很大。
2024、2025、2026 這三年,市場的腳步會很沉,
但到了 2027 年上半年,風向才會明顯轉。
你問為什麼?
因為市場的復甦,不是靠感覺,是靠「信心」與「政策」重新點燃的。
二、信心怎麼回來?
先看蛋白、蛋殼區。
2024 年那些買在高點、現在帳上虧幾百萬的屋主,
會慢慢發現市場開始「消化」。
有人出手買他們的房,雖然還是賠,但「越賠越少」。
他們開始鬆口氣:「喔,終於有人要買了,我可以脫身了。」
再看蛋黃區。
這群屋主最有戲——
從「少賺」變成「又有行情了」,嘴角自然上揚。
接著就開始跟仲介說:「原本只要小賺 50 萬,現在幫我掛 200 萬試試水溫。」
結果過幾天就在留言區被罵:「你們死仲介就是配合建商炒房的共犯!」
——我看這劇本都可以拍成 Netflix 影集了。
三、政策是怎麼帶節奏的?
我常說:
「台灣的房地產是政治影響政策,政策影響房地產。」
政府要選舉、就一定會端出房市牛肉。
2027年正好是關鍵年。
執政黨跟在野黨都不可能放掉這 30 萬移轉戶、
還有房地產業者的龐大票源。
你問會是什麼牛肉?
我不知道。
但我敢打賭,一定會有。
因為政客永遠比我們聰明,
他們知道市場要的,是「一個可以重新做夢的理由」。
#還記得新青安嗎
2023 年 8 月 1 日上路,那時候剛好選舉前夕。
當時市場正在慌,房價不穩、買氣停滯、媒體天天報利空。
政府突然丟出新青安,市場瞬間又熱起來。
你還記得嗎?
其實大多數人都忘了。
因為——選民的記憶力只有 1.5 個月。
太早釋出利多,大家忘光光;太晚釋出,票也拉不回來。
所以 timing 才是王道。
蔡英文、馬英九第二次為何都能選上?
坦白講如果沒有刻意分析還真的都會忘光光
因為他們都懂「政策要在選前幾個月開始甜,人民才會感恩戴德」。
利多政策通常需要兩三個月市場才會反應,
但利空政策(例如限貸令)是「當天馬上冷掉」。
這就是政治操作與房市節奏的完美交疊。
四、2025 年屋主心態的九個月煉獄
2025 年屋主心情就像坐雲霄飛車。
一開始超有信心:
「你仲介懂什麼?我買房時你還在讀高中咧!」
→ 三個月後開始懷疑 → 六個月後焦慮失眠 → 九個月後吃藥、接受現實。
最後終於願意降價一次、兩次、三次,
這時他已經從「有錢的屋主」變成「成熟的大人」。
我目前算到 11 月 1 日,成交 17 間,
沒有一間創高價,全是讓利。
屋主不是因為缺錢,而是時間不在他身上。
要換屋的卡資金、要分配資產的、要止血的——
這就是市場的真相。
五、租市變冷、蟑螂變多
不降價的屋主,大多改出租。
但租件越來越多,找租客越來越難。
再加上租屋蟑螂橫行,
一個不小心,就變成花錢請人住進來。
我只能說——要租可以,但要有心理準備。
六、房仲在這個時代的角色
今年,我們房仲是陪伴者。
陪屋主失眠、陪他焦慮、陪他認清現實。
吵贏沒意義,委託解掉一場空。
我寧願靜靜陪他渡過情緒低谷,
因為「情緒價值」才是這年頭最稀缺的東西。
七、2027 的轉折點
為什麼我說那時候會好?
因為政治循環、政策節奏、民眾心理、供需周期,
都會在那個時間點交會。
這段時間,市場的信仰會重新被喚醒。
不管是減稅、降息、房貸補貼、租稅優惠,
只要一出來,信心就會回來。
信心一回來,成交就起來,成交一起來,價格自然跟上。
八、反方的論點我都知道
有人會說:「你太樂觀,還會跌。」
我都懂。
新青安寬限期到期、本金+利息壓力爆表、
預售屋倒貨潮、建商停買地..
這些我每天都在面對。
但問題是——
只要華人還信奉「有土斯有財」,
只要爸媽還在講「買房才是安穩」,
要結婚了~幾百年沒聯絡的叔叔、阿姨說「該買房了」,
你這工作養的起房子、老婆、小孩嗎?
這修羅場就不會結束。
你以為這是市場?
不,這是信仰。
九、最後的真話
我寫這篇,不是要你買或不買,
而是希望你學會思辨。
我看到的現實,寫給你看;
你不同意沒關係,我尊重。
市場是大家的,我只負責誠實。
我知道講真話會被討厭,但我不想違背良心。
文章我不會刪,
因為我習慣記錄當下的房市變化,
也記錄我自己當時的思考。
如果我猜錯了,也請不要笑我,
我只是個普通人,
至少我有勇氣講出內心話。
不是嗎?
#留言聊聊你的看法
你覺得房價會在 2027 年回溫,還是更慘?
你手上有房、準備買房、或是觀望的,都可以講出來。
市場需要的不是對錯,而是更多人的理性思考。
這篇文章,我想知訴你——房市沒有絕對,只有周期與人性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