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講一個很重的東西,忍不住了。
我看房子看了 14 年,成交超過 300 間,學生、首購、置產、透天、商辦我全看過。
這輩子遇過的房東跟房客加起來應該破千。
但這幾天,我認真去研究了荷蘭的房地產制度。
看完我只想講一句話:
台灣的租屋市場,根本就是半個無政府狀態。
荷蘭怎麼做租屋?
很簡單,就一個字:「制度」。
而不是我們台灣在玩的這種靠運氣、靠感覺、靠人情、靠信任的制度。
你租房,你不需要拜拜。
你只要照制度來,你就住得安心、走得乾淨。
我歸納了荷蘭五個讓我覺得「奇怪?我們台灣怎麼這麼落後」的關鍵制度:
1️⃣ 合約是政府制式格式
你不能自己亂寫,什麼「限女學生」、什麼「三個月不繳租就算了」這種屁話根本不可能。
政府給你格式,雙方要簽就照規矩,不簽你連租都別租。
沒有人在玩模糊地帶,沒有那種曖昧不明的合約文字遊戲。
2️⃣ 押金由第三方保管
不是你房東收了就變成你家的錢。
是由政府授權的第三方平台信託保管,
到期後房東要扣錢?請拿證據。
扣錯?房客提申訴,有機制仲裁,幾週內就出結果。
台灣呢?
一堆房客住一年,好好搬走還被亂扣押金,理由千奇百怪:
「冰箱沒擦乾淨」、「電燈泡沒換」、「有灰塵」、「門把掉漆」…
那房東你不如乾脆收一筆清潔費就好,押金是在押良心嗎?
3️⃣ 欠租 2 個月,房東可提告驅離
不是情緒勒索,不是拖到法院判三年、還要請議員拜託警察幫你「協助執行」。
荷蘭的制度設計很明確:
欠租兩個月,直接法院送件,判決下來,法警就來清人。
不是叫房東自己搬、自己扛行李、自己扛法律責任。
台灣多少房東根本被房客霸住,
想請警察來還被說「這是民事問題我無法介入」,
講難聽一點,「租霸在台灣,是合法的寄生蟲」。
4️⃣ 房東想漲價?政府說了算
荷蘭不是不能漲租金,而是有明確的「年漲幅上限」制度,
甚至會依照地區、通膨、生活水平來計算。
台灣的自由市場制度,
房東說漲就漲,房客不爽就搬,
聽起來很公平對不對?
但問題是什麼?
租金早就不是市場決定,是「缺地、制度亂、建商壟斷」決定。
然後被影響的都是最弱勢的首租族、學生、社會新鮮人。
我說一句比較兇的:自由市場不等於任人宰割。
5️⃣ 最關鍵:有黑名單制度
租屋黑名單不是網路公審,也不是八卦版傳謠,
是在法院、官方登記、仲裁紀錄後正式建立的資料庫。
你今天是「慣性欠租」、「惡意拖租」、「搞破壞還不搬」
不好意思,下一次你要租房,房東一查——直接打槍。
這才叫制度保護「守規矩的人」,
而不是像台灣,什麼都要靠「問前房東」、「問前租客」、「看緣分」。
這些我看到的,不代表全部是對的,
也不是要說台灣制度一無是處。
但我真的覺得——我們該面對現實了。
我知道有人會說:「你是在國外看爽的啦,哪有這麼好?」
我沒說荷蘭完美,我是說人家制度「比我們健全得多」,
至少房東不用擔心被搞、房客不用擔心被坑。
而我們呢?
房東怕租霸,房客怕黑心,仲介怕被扯進來,
法院怕告太久,政府怕得罪誰。
結果咧?
大家都怕,最後最無助的是誰?
是那個剛出社會,想好好租間房的年輕人。
是那個拿一輩子積蓄買來的老公寓,卻被租霸霸住不走的屋主。
所以,我只想說——
台灣房市不缺裝潢、不缺設計、不缺行銷,
我們缺的是一個 正常的制度基礎,
讓租屋不再是雙方賭博,而是一個可以安心生活的選擇。
這篇不是寫給政府看的,
是寫給每一個「曾經在租屋市場受傷過的人」。
我阿濱,寫這種文章不是為了炒流量,
也不是批評這個產業,
我本身就是這一行的。
我只是想讓大家知道,
我們的制度還有很多地方可以更好。
那怕你不認同沒關係,市場是大家的,
我只是講我看到的、我相信的、我覺得該說的。
給房東的一句話:
在台灣,當房東不是在收租,是在賭你不會遇到租霸。
給房客的一句話:
你付得起租金,卻買不到安心,連住一間房都像賭命。
?你支持台灣建立「租屋黑名單制度」嗎?
你有什麼看法,留言給我,我想聽聽你的故事。